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主要完成人:王学求、张必敏、周 建、王 玮、刘汉粮、聂兰仕、柳青青、田 密、胡庆海、任军平、刘书生、马中平、王天刚、周永恒、胡 鹏
提出汞、 铅等重金属元素以纳米矿物形式进入大河流域沉积物和土壤中的大范围迁移和循环理论,拟补过去只考虑 人为因素导致的重金属元素以化合物或气体形式的大范围迁移和循环理论。 研发针对全球不同景观特点的汇水域沉积物/土壤 地球化学采样方法,制订国际指南6份。建立全球1/3陆地地球化学基准网,制作第一张81个指标《地球化学基准图》,揭示全球60余种关键元素分布规律,为全球战略资源成矿物质背景、全球土壤碳基准与碳循环、全球重金属风险状况、绿色土地分布等提供了权威科学数据。
研发“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和手机APP,实现科学数据大众化查询和应用。网站点击量达670万次。 建立县、村和农业园三级土地绿色二维码标识,获地方政府和农民高度认可。
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委员会主席David Smith认为“中国地球化学基准图集不仅对科学界具有持久价值,也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对实现戈尔德施密特厘定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规律愿景具有重要贡献”。 “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入选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主席声明, 被写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7C/33号决议,被接受为地球观测组织(GEO)项目。 自然资源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布《数字“化学地球”促进绿色发展倡议》。有6人次获得4个国家奖章或奖励。